第03版:三版

三、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根据第一季度考核情况看,总体得分率高于往年。全区61个行政村70分以上合格率占65.6%,其中80分以上占27.9%、90分以上的占6.6%。虽然总体考评成绩还比较理想,人居环境也有较大提升,但与长效管理考评机制及人居环境提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大部分行政村存在环境脏乱差及垃圾成堆问题还依然存在,没有及时得到整改,成绩仍不容乐观。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整改力度不足。个别镇、村目前还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轻视日常监管和常态化管理,领导重视不够,监管措施还不力。

二是宣传力度不足,群众对优化环境观念尚未转变。部分村级干部的自身环境意识依然较淡薄,对村民美化、优化环境的宣传力度不足,村民垃圾随处乱扔、乱倒,房前屋后杂物无序乱堆乱放,畜禽乱跑、粪便到处乱拉及露天粪坑、旱厕不愿整治等渔农村脏乱差问题还依然存在,群众陋习难以根治。

三是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和乱晾晒现象依然存在。村民习惯在房外路边、公共场所空地、及绿化带上乱晾晒等现象时常可见,道路周边及镇区主街道占道及出店经营现象普遍存在。

四是生活垃圾“四分四定”体系执行不到位,垃圾分类不精准,清运不及时。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垃圾投放指引及现场监管等方面力度不够,“四分四定”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概念模糊,垃圾分类不精准;垃圾清运人员对垃圾桶编组定位设置管理不到位,桶体不清洁、破损未及时更换或单桶设置等问题还依然存在,居民私自占用公共垃圾桶作他用现象还比较突出,日产日清工作不到位。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渔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镇、村两级要把渔农村环境整治及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渔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要设立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的办公室,把渔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及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常抓不懈抓好渔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宣传氛围。要从干部、党员带头,以点带面,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清洁家园、美化乡村”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渔农民群众的环境整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渔农民积极参与村(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发动渔农民群众对自身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大力宣传渔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切实增强广大渔农民的环保意识。

3.加大整治力度,提升人居环境。一是要从镇区主街道入手,辐射传统集镇,坚决打击乱搭乱建和出店占道经营,杜绝村民习惯利用路边、公共场所空地乱晾晒及主(次)干道墙面乱涂乱画和私自张贴小广告等行为。二是要加大露天粪坑、旱厕的清理整治,按照省、市、区要求,确实抓好露天粪坑、旱厕的清“零”工作,坚决做到不留一处死角。三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垃圾分类及环卫设施,建立健全监督整治队伍,落实责任人,做到有问题清单、有联络人员、有整治队伍,形成志愿力量发现问题随手拍、责任单位认领问题及时改、监管队员检验整改促长效的全民参与机制,促进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四是抓好环卫保洁队伍建设,应适当提高保洁员待遇并建立和完善动态管理约束机制,将镇村两级保洁员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清扫标准的“三统一”,按照村监督、镇考核的办法,定期对保洁员进行综合考评,能者上,劣者下;针对渔农户门前柴草堆、粪便堆、杂物堆“三堆”难除问题,要建立和完善镇村联动介入机制,个别村民出现对自觉清理门前“三堆”不理解和相互推诿现象,镇、环卫(办)部门要及时到现场协助清理,与村干部一同抓落实,问题不解决,人员不撤离;针对整治工作难管问题,要建立和完善跟踪问效奖惩机制,努力在全镇、村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2021-06-11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25752.html 1 3 三、问题与建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