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晓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日前,普陀区爱心树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项目——家门口的自然公益环保项目课堂搬进了东港海洲一品小区,项目负责人胡海红带着孩子们在愉悦的歌声中一起观察绶草、守护绶草。
“绶草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野生植物,是花型最小的野生兰花,歌谣中的兰花草就是绶草。你们看,绶草花朵呈螺旋状,平均每天开一朵花。”在胡海红的引导下,孩子们想象力大爆发:“绶草像麻花一样拧在一起。”“绶草的花朵好像在吐舌头。”“绶草好漂亮,像仙女一样。”在仔细观察绶草的形态后,孩子们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将绶草画进扇面,带回家向更多人分享。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状态是‘宅’,足不出户待在家。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对于孩子们而言,这种危害更大。” 胡海红说,家门口的自然公益环保项目的初衷就是让孩子多走出家门,走近自然、认识自然,“我们以青少年为对象,带领他们去认识了解家门口的自然环境,从了解到喜欢,从喜欢到爱护,从小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
胡海红原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2018年9月,在朋友的建议下,胡海红和伙伴一起成立了普陀区爱心树成长服务中心,并前往北京等地系统学习自然教育课程。该中心致力于通过自然教育手法,提倡亲子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从而萌发出保护自然环境的内动力,实现亲子共育。家门口的自然公益环保项目是爱心树成长服务中心的其中一个公益项目。
“孩子不仅仅是自然的受益者,也是自然的给予者。”胡海红告诉记者,家门口的自然公益环保项目立足家门口的社区绿地,让孩子们体验感受自然的美好,进而增进亲子感情,萌发热爱自然、保护社区环境的意识。
项目实施期间,他们先后开展过自然读书会——了解垃圾的前世今生、亲子自然创作——认识社区内的植物、亲子共享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亲子共建自然——协力打造社区绿地等活动。
郭丹凤和儿子陈浩楠是家门口的自然公益环保项目的“常客”,只要有活动,郭丹凤就会和儿子一起报名参加。“通过参加家门口的自然公益环保项目,我们认识了身边好多以前不认识的植物,在生活中再看见它们,就有一种很亲切很熟悉的感觉,会去多多地关注它们,保护它们。”郭丹凤说,通过参加活动,孩子的身心也都得到了健康成长。
“通过公益环保项目,看到孩子们主动去关注家门口的生态环境,带动家人一起保护自然,这些温暖而友善的行为就是我们坚持公益的动力和源泉。”胡海红告诉记者,除了继续做好家门口的自然公益环保项目,爱心树成长服务中心还计划带领孩子们参与到幸福社区建设中。“下一步,我们会采取项目化的学习方法,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我们的社区,让他们也为幸福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胡海红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品公益团队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