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母女接力扎根海岛绽芳华

90后的余晓玲是白沙岛白沙港村村委委员,去年她放弃城里生活回到家乡,全心投入服务当地群众的工作中,这一选择源于母亲张位芝的言传身教。母女俩扎根海岛服务群众的精神接力,在白沙岛绽放出别样的芳华。

近日,记者见到了余晓玲,一身休闲装束,头发微卷,脚穿小白鞋,正为村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事而忙碌着。村里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她挨家挨户通知,顺便和老人们唠唠家常。作为一名90后年轻人,放弃城里生活,选择回到海岛做基层群众工作,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谈起这些,余晓玲把话题转向了母亲张位芝。

党员张位芝退休前在白沙港村从事妇女工作,在女儿印象中,她一直是个大忙人,有时在家正吃着饭,一个电话或是有人上门求助,就会放下筷子离开。余晓玲记得在朱家尖就读初中时,母女俩就很少见面。“甚至在周末,妈妈都很少有时间来看我。”老师们都知道她的情况,每次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就把余晓玲带回家照看。

大学毕业之际,张位芝向余晓玲提出了回家乡工作的建议,当时就被余晓玲一口拒绝。“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却让我回到小岛上,很不理解。”毕业后,余晓玲相继在宁波、定海等地工作,去年初回到东港,在一家银行工作。而此时,母亲张位芝眼看退休年龄马上到了,村里又找不到接替工作的合适人选,心里有些急切。“我们白沙岛上年轻人本来就少,村里想招一名工作人员,好几年都招不到。”在此情况下,张位芝把目光放在了女儿身上。在张位芝看来,女儿做事耐心细致,对老人关爱有加,白沙岛又是土生土长的家乡,再没有比女儿更适合的人选了。

一天晚上,母女俩在电话里就此进行了深入交流。“晓玲啊,到白沙来吧。”母亲在电话里说,白沙各方面条件比不上城里,但新渔农村建设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只要踏实肯干,同样可以拥有一片施展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价值。母亲的话让已经成家的余晓玲陷入了深思,她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家人。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家人一致支持她回白沙工作。

去年,余晓玲回到白沙工作,并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主要负责白沙港村各类便民服务事项,还义务帮助行动不便、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领取各类补贴,同时还要兼顾村里“最多跑一次”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在去年村(社区)组织换届中,余晓玲进入白沙港村村委班子,成为该村最年轻的村委委员。“当自己真的参与到村里各项工作时,才更能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余晓玲说。

看着余晓玲的工作渐入佳境,最欣慰的当属母亲张位芝,她说:“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事业如今有了接班人,女儿从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是我最高兴的事。”退休后的张位芝继续发挥着余热,成为白沙岛服务驿站“幸福驿家”管理员。工作忙碌时,母女二人还相互协助、相互鼓劲,共同为岛上居民排忧解难。

2021-06-03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23403.html 1 3 母女接力扎根海岛绽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