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小学三(1)班 周贝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100年,在浙江这块热土上,诞生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也诞生了习总书记肯定过的蚂蚁岛精神。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位于舟山市普陀区的蚂蚁岛,为大家讲述先辈们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蚂蚁岛人搓草绳、捐火囱,打造大捕船发展生产力;殡葬改革实现“阴阳”分岛,植树造林获评“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修筑“三八”海塘,破解土地稀少瓶颈,成为中国渔业战线的一面红旗。2018年6月13日,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正式授牌启用,形成以蚂蚁岛精神为核心,包括蚂蚁岛人民公社旧址、“三八”海塘——避风塘、蚂蚁岛创业纪念室等教学点的红色教育培训体验“环线”。
首先请大家跟我走进蚂蚁岛创业纪念室,这里可以看到陈列的“草绳船”和“火囱船”模型,曾经的蚂蚁岛自然条件差,资源稀缺,岛上仅有几条破舢板,90%的人家都吃不饱饭。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岛妇女用3个月时间搓了12万斤的草绳。12万斤的草绳有多少?一根根首尾相接,能从蚂蚁岛一直铺到杭州!稻草是何等粗糙,她们没日没夜地搓,手掌搓出了泡、搓出了血,手上结出了茧、茧连着茧,茧再盖上茧,厚到手都无法握成拳头,连绣花针也扎不进去,就是这样打造了“草绳船”。妇女们还自发将自己结婚的嫁妆铜火囱捐献出来,打造了另一艘大捕船——“火囱船”,蚂蚁岛趁势迈出了渔业大发展的脚步。
下面请大家跟我移步“三八”海塘。当年蚂蚁岛小、土地少,老百姓就向滩涂要地,围海造地,岛上300余名妇女带头,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筑塘娘子军。凌晨三点钟就起床做饭,四点钟出工,晚上七八点回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腊月寒冬,泥浆冰冷刺骨,淤泥下碎贝壳、钉子把脚扎得鲜血淋漓,但她们包上胶布,继续战斗。娘子军仅用1年又4个月时间就筑起了大家面前这条长1300米、宽12米、主高5米的“三八”海塘,她们辛勤的汗水,凝结的心血都沁透在这“三八”海塘里。
当然了,在蚂蚁岛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件都蕴含着蚂蚁岛精神的深刻内涵。2005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考察蚂蚁岛后指出,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守好蚂蚁岛精神这一浙江红色根脉,让“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红色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