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委党校 陈娇妮
会展经济是在基础设施完善、成熟的旅游地或国际大都市,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奖励旅游及展览展销等事件活动,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地区形象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近年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凭借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海洋环境优势吸引大量游客及投资者来舟。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一张金名片,大大提高舟山的国际知名度,吸引一批国际性会议、国际型赛事及各类产品展览展销在舟山举行。
舟山会展经济发展依赖于其国家战略定位、区位生态资源等优势,实质上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项生动实践。一方面,会展经济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做支撑。近年来,舟山重点突出海岛修复和开发,全方位推进渔场修复,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绿水青山”已经成为了城市名片。综合来看,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良好的区位优势,使舟山正逐步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会展经济发展提供先天条件。另一方面,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的会展经济发展涉及全产业链,其高度融合舟山生态、海洋、文旅等资源,吸引海内外投资者来舟,促进绿色石化、康养旅游等“环境友好型”项目签约落户舟山,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重要接口。
一、舟山会展经济发展时代背景分析
(一)应对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有效选择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经济整体呈下行态势,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加之国内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国经济迈入新的增长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会展经济作为第三产业日益成熟的经济模式,是把握时代命脉、转危为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选择。
从会展经济发展历史来看,1890年,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览会在德国莱比锡举办。此后,会展业及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根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最新统计报告分析:全球国际会议数量出现增长态势。2018年,全球国际会议数量为12937场,相较2017年,增幅约为3.01%。其中,亚太区举办国际会议数量呈现增长趋势,2018年举办国际会议数量为2940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会展行业市场前瞻与深度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球会展行业将以5.1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17年全球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到327.6亿美元。由此可见,会展经济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一招
聚焦中国大陆市场,尽管相较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会展经济起步晚,但依靠国内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丰硕成果与国际环境的优化更迭,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个具有区域特色、辐射范围广泛的会展产业带。根据国际展览协会(UFI)对展览馆市场统计,2019年中国大陆展览馆数量达173座,较2018年增幅约5.5%。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举办国际会议数量为449场,较2017年呈现出19.14%的增长。根据《2018中国会展产业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会展产业直接产值达到5951亿人民币,较2016年增加17.6%。2018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称“进博会”)成交额达到578亿美元,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成交意向累积高达711.3亿美元,增幅23%。这一现象证明在中国的国际会议市场出现明显增长。2018年党中央及国务院全力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明确指出,重点发展旅游、互联网、医疗健康、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商品博览会。海南省相继举办国际商品博览会、国际电影节等大型国际博览会、节庆活动,以及具有海南产业特色的文化旅游、国际品牌等展会,力推当地会展经济发展。海南的会展经济不仅拉动海南服务业创新发展,更立足华南、辐射泛南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会展业及会展经济在我国大陆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是舟山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三)舟山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会展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舟山城市优化、产业联动及海洋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舟山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桥头堡和主阵地,拥有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政策优势。作为水产品加工基地、船舶修造基地、港口物流基地、油气储备基地、海洋旅游基地,舟山在国家战略层面定位更加明确。当前,舟山经济发展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舟山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等经济指标表现抢眼,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呈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3%,增速大幅超越全国和全省,是省内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地市,说明舟山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充裕。发展会展经济,更加有利于舟山对外进行自我推介,更加有利于发挥优质项目乘数效应,是舟山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展示窗口。
二、舟山会展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与机遇分析
会展经济是舟山第三产业发展日益成熟后出现的综合性更强、关联性更大、收益率更高的经济形态。从舟山市情看,发展会展经济具有政策、区位、资源、生态和旅游等优势,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建设江海联运中心,加强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沿线地区合作,必将为舟山会展经济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新空间和新动力。
1、战略定位明确,政策优势显著,发展潜力巨大。舟山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亲自擘画“八八战略”,将舟山纳入“山海协作”工程,发挥舟山的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习总书记先后14次亲临舟山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舟山港口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独特,其开发开放不仅具有区域性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2011年3月,舟山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凝聚国内外顶尖规划团队和众多专家之智,绘就一副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新区改革发展蓝图。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考察舟山时明确提出要发挥舟山区位、岸线及航运综合优势,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亲自点题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2017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将区内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下放至舟山市人民政府,全力支持舟山油气产业链开放发展,以国家战略高度为舟山制定新目标新定位: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舟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国家战略作为重大使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经略海洋相结合,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区位优势突出,生态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强。舟山群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背靠中国最富沃及最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北与上海、南与宁波等大中城市隔海相望,东接公海、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海上门户和中外船舶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舟山不仅是海滨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1997年普陀山机场正式通航,2019年建成机场新候机楼,已开通中国国内航线14条,通航城市13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旅客年吞吐量达121万人次。2008年杭州湾大桥通车,2011年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舟山融入沪杭甬3小时经济圈,会展经济辐射及融合能力进一步加强。随着甬舟跨海铁路开工建设,未来舟山新区更将高效融入全省“2小时经济圈”,30分钟到宁波,90分钟到杭州,为舟山会展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和空间。
同时,舟山也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国东部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以海、渔、城、岛、港、航、商为特色,集海岛风光、海洋文化和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海洋旅游资源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独具风采。境内拥有多处佛教文化景观、山海自然景观和海岛渔俗景观,包括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岱山岛、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吸引着每年数千万海内外游客来舟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舟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抓手,先后经过实施“811环保行动”“四大林系工程”“绿色城镇行动计划”“五水共治行动”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城乡环境治理,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市政府出台会展业扶持政策,推进会展业相关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3、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市场主体较小,发展空间充裕。1999年第一届舟山国际沙雕节在朱家尖南沙成功举办,标志着舟山会展经济的开始。此后,舟山相继举办船舶、渔业、佛教用品三大博览会,举行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世界油商大会、舟山群岛马拉松、中国海洋文化节、海浪音乐节、佛茶文化节等会议活动及赛事活动。会展活动融合生态旅游,赋能会展业发展,提升舟山城市品牌影响力,逐步形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和浓郁海岛气息的会展经济。
尽管每年会展活动数量呈增长态势,舟山会展经济开发程度仍较低,国际化、高规格、高水平的大型会展活动较少,现有的会展活动举办时间短,未能形成品牌效应,会展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太显著。例如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也正是因为如此,舟山会展经济发展空间充裕,利用现有高规格、高标准、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可以避免较高的调整型成本,创新发展空间较大,有利于实现高标准开展高质量发展会展经济的美好蓝图。
(二)劣势和挑战分析
1、产业结构单一,“腾笼换鸟”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会展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会展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长点过程。目前,舟山会展经济发展仍依赖海洋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存量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产业动能不足,会展业仍处于以会展旅游为主,消费、招商引资为辅的状态,导致会展业经济效益较少,会展业赋能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舟山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集聚产业、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的挑战,使得会展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难度较大,阻碍舟山会展经济的形成与多样性发展。
2、担负重要使命,面临困难和挑战。舟山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区,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主阵地,是中国立足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沿线国家建立合作的重要窗口。2020年3月,国务院同意《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指出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之关联性极强的会展业及会展活动发展担负重要使命,既要探索现有会展资源优化开发新模式,又要赋予产业新动能,提升产业质量,积极培育建设成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重要窗口,成为新时代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任何一项规划目标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3、创新要素缺乏,创新环境尚未形成。创新化专业化多样化已成为会展经济发展的主流,会展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的联动融合。尽管舟山办会能力较十年前已有显著提高,会展活动全部由政府和文旅部分承办,但当前舟山会展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瓶颈依然明显。同时,创新要素的集聚、创新风尚的形成,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更需要相关产业政策、体制的扶持。舟山会展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三、舟山会展经济发展策略探索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舟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考验,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浙江期间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这就是坏事变好事的辩证法。会展业素来有“城市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会展经济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舟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新形势下,会展经济发展改革面对的是相对落后的会展经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其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这特殊时期,舟山必须要探索出一条“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相辅相成的道路。
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深入研究未来舟山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城市鲜明的海洋特色,制定舟山会展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推动会展产业扶持政策落地,完善会展经济相关机制体制,加快构建以健康旅游、休闲度假为特色,以海洋产业、绿色石化产业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发展体系,宏观调控会展市场良性发展,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会展经济这一重要接口,扩大办会规模及数量,提升办会质量,将会展打造成为舟山对外开放的名片,实现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发扬舟山精神,打造舟山品牌,提升舟山形象。
二是市场要继续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会展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市场创新动力。整合有效资源,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业与会展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会展旅游的消费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力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依托会展经济,发展具有海洋特色的“总部经济”。打造系列生态产品,创设具有舟山特色的展会品牌,提升舟山城市国际影响力。夯实产业基础,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市场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促进舟山会展经济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