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郭志伟 让痕迹物证“开口说话”

□通讯员 刘宇翔

1984年下半年的一天,一个瘦弱的青年男子背着一只笨拙的木头箱子,从朱家尖钓鱼礁码头的一艘舢舨船上跳上岸,然后咣当咣当地走向大洞岙方向……

那是时年23岁的郭志伟,刚从舟山地区公安处见习结束的他正在赶往案发现场。

1983年8月,郭志伟从警,加入普陀县公安局刑事侦查队,当月他参加了浙江省第五十一期痕迹检验专业培训班,经过一年的理论学习和见习。1984年,他返回普陀刑侦队,从事刑侦痕迹检验工作。这一干就是38年。今年,这位老刑警即将退休。38年来,岗位曾几经变换,但始终没有脱离痕迹检验工作,也始终发扬着渔都刑警本色。

“老师傅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毅力,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老师傅们传授的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有着相当实用的价值,我要永远坚持……”这是郭志伟在当年个人工作总结中写的一段话。他说,他被老一辈刑侦人的精神所打动,让他迅速转变思想,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刑警。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郭志伟清楚地记得他单独出的第一个现场,那是对一个盗窃现场进行复勘。

乘坐舢舨船从沈家门到达朱家尖钓鱼礁后,因为误了饭点,饥肠辘辘的他在附近小卖部买了点罐头、饼干充饥后,背着盛放着简单仪器的木头箱子,从钓鱼礁步行前往目的地大洞岙。一路上,仪器和箱体碰撞产生的咣当声,至今仍时常在他耳边回响起。

到达现场后,郭志伟在当地派出所民警的陪同下勘查了现场。门是从外面锁上的,门锁未被破坏,窗户板有被撬过的痕迹。当时大家的初步意见是内窃性质而伪装的现场。

郭志伟经过仔细勘查后,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工科知识,根据撬压痕迹和现场条件,他判定属于外部人员流窜作案。没多久,案子破了,证明了他当初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

不止是郭志伟,普陀刑侦每位技术员都具有这种特质——对待案子细致、执着,坚持事实真相就是权威。

普陀刑侦大队技术室主任刘夫军说:“老郭有个能力,凡是他看过的现场指纹,不管过了多久,再遇到时,也能一眼认出来。”

1986年2月,刚过完春节。刑侦队正在开节后收心动员会,突然接到报案,称沈家门墩头一仓库着火,价值几万元的物资被烧毁。在当时,几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刑侦队全体队员赶往现场开展调查。

现场,大火刚扑灭,仓库里仍有阵阵热浪涌出,焦糊味伴着有毒气体弥漫在仓库中。

为了尽快勘查现场,搞清火灾情况,郭志伟和同事们立即投入工作。

现场因救火遭到严重破坏,给勘查工作带来严重困难,但他们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外到里,又从里到外,查进出口,找起火点,提取痕迹。经过整整一天不间断的勘查,终于查明起火点、起火原因。郭志伟也在仓库保管员的抽屉面上提取到一枚指纹。这枚指纹也刻进了他的脑子。

当年5月一天,郭志伟在比对当时沈西派出所送来的指纹时,一眼看出其中一枚指纹和2月份墩头仓库放火案中的指纹一致!最终,放火告破。

从事刑事痕迹检验工作多年,历经几千起案件的调查排摸,勘查过上万个现场,比对指纹100多万份……38年的从警生涯,郭志伟是普陀刑侦40年发展变化的亲历者、见证者。郭志伟说,如今的渔都,治安环境越来越好,各类恶性案件、重特大案件渐渐消失踪影,多年前的命案积案破了一起又一起。

如今,随着犯罪从传统转向网络,刑事侦查技术也拓展到网络,网络痕迹勘查,等着新一代刑侦人去开拓创新。

2021-04-23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12138.html 1 3 郭志伟 让痕迹物证“开口说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