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宇翔 江军
全区226个住宅小区,在住人口近20万,有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入驻的仅85个。小区自治能力参差不齐、保安力量散而不精,如何破题?普陀公安探索实施住宅小区“家园智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我们在99个住宅小区实现‘家园智治’,住宅小区警情同比下降15%,传统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7%。下步,我们持续推动‘家园智治’建设,实现226个住宅小区全覆盖。”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铁桶“联控”保平安
“我只是在楼下偷了个电动车充电器,当时四周没人,你们是怎么发现的?”3月5日,违法嫌疑人刘某被民警传唤时,疑惑地问。
案发前一天晚上,吃过晚饭的刘某在小区散步,走了几圈累了,就坐在一辆电动自行车上休息。突然,他发现电动自行车坐垫没上锁,想到自己缺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器,便掀起坐垫将充电器揣回了家。
第二天,电动自行车主人发现充电器丢了报警。平阳浦派出所民警接警后,到保安室调取了监控,很快发现了刘某的踪迹,并对其传唤调查。
去年以来,普陀公安充分借助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的东风,大力推动“智安小区”“雪亮工程”建设,全面补齐住宅小区前端感知硬件缺口,实现治安要素“秒级采集、量化汇总”。同时,依托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落实24小时视频巡查,并设置“公安—物业”单轨对讲频道,实现“人力+科技”无缝对接、双向互动。
警企“联勤”化纠纷
将物业保安纳入派出所巡防力量,在社区民警指导下,保安职能不再是被动的管理门岗和固定巡逻,而是协助社区民警主动融入小区管理服务中,成为民警处理事情的好帮手。
朱巧微是东港海澜山庄小区的保安队长,他和14名队员每天都很忙。在社区民警的指导后,他们管理门岗和巡逻更有针对性。民警还会定期根据警情和案情,适时调整他们的巡逻路线和巡查侧重点,有效防止案事件在小区内发生。
对接房管、城建以及物业公司,推动物业保安纳入巡防力量,归口派出所统一管理,并实行“定期会商、警情通告、信息共享、联勤联动”工作模式,这是普陀公安“警企”联勤工作机制内容。常态化情况下,由小区物业自主开展内部巡逻、安全检查;特殊时段,派出所按照地理分布,划定“1封闭式+3开放式小区”组团网格,组建“物业保安协防队”,实施“个体自治、组团互管”,实现矛盾纠纷不出小区。
社会“联动”优服务
家住沈家门的江阿婆。近期预申领第三代社保卡时,发现自己的居民身份证丢了,无法申领,这可急坏了老人。小区物业人员得知后,立即拨通了社区民警的电话,反映了这个情况。
第二天,社区民警和窗口民警带着设备,在物业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江阿婆家,为江阿婆补办了身份证。这是社会“联动”优服务带来的新气象。
在深化“物业+治安管家”“党建+物业联盟”“好房东”等已有的自治品牌基础上,量身定制住宅小区“星级榜”“创优榜”“红黑榜”,由物业主管部门、属地镇(街道、管委会)、派出所、业委会、居民代表对物业服务、基础建设、治安管理等方面开展综合评测,推动警务服务和物业服务相融合,配套推出优质物业优先推荐、事项快办等激励举措,努力营造住宅小区争先创优、自治自管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