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区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讲解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方案及注意事项,部署生物多样性保护年度重点工作。据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班将切实做好全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和评估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体系和信息平台。
与此同时,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相关工作人员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的专家团队正整装待发,即将开展春季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专家团队分为兽类组、鸟类组和植物组3个团队,分赴桃花、六横等海岛开展春季野外实地调查。
作为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重点区域之一,从去年5月份起,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便牵头启动了调查评估前期工作,按照《浙江省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着手制定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工作方案,掌握我区生物多样性状况及变化趋势,全面提升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管理能力。目前,我区已编制“普陀区陆域生物物种初步名录”。
今年2月,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专家团队,开展为期4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观测工作。在正式调查开展前,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相关负责人便与专家团队一行,先后前往蚂蚁、登步、桃花、虾峙和六横等岛屿进行实地勘探,检验预设样线可行性,同步采集生境照片。
“以前,我们更多是在内陆山区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普陀作为一座沿海城市,岛屿众多,生物多样性方面也会与内陆山区有所不同。”对于接下来在普陀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工作,专家团队充满期待。
“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要考虑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专家团队一行正在研究我区春季生物多样性特点,准备开展春季调查工作。据了解,这是我区第一次开展系统性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具有开创性,调查成果将丰富我市多项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保障。当前因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原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中的新形势新要求,生物多样性保护需在“摸清本底、掌握动态、查明问题、提出对策、服务监管”五个方面分阶段地开展工作。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是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识别威胁因素、分析保护成效的基础工作和根本途径。
作为浙江名副其实的海岛大县(区),岛屿与海洋是普陀独特的绿水青山,更是宝贵的金山银山。据悉,普陀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共有大小岛屿455个。普陀山水灵动、生态环境优美独特,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达到83.0,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陆生野生动物26目70科216种,海洋生物1100余种,拥有黑鹳、黄嘴白鹭等珍稀野生动物;有木本植物104科386属1300余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普陀鹅耳枥及滨海特色明显、具有区系特点的名木古树。我区湿地资源类型多样,湿地类型以浅海水域和潮间淤泥海滩为主,兼有少量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及内陆湿地。其中,海洋、海岸湿地多位于港湾和岛屿之间,滩涂连片,是海洋生物栖息、繁殖生长及群落发展的优良空间。
此外,近年来,我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头等大事,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建设“海上花园会客厅”中心目标,着力构筑绿水青山,打造高水平生态文明“重要窗口”的优等生,分别荣获“清三河”达标区、“大禹鼎”、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单位,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首批10家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评为“中国最美海岛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