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引导更多违法者从善如流

□大力

本月起,我市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正式启动,近5年来曾受到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并满足一定修复条件的企业,可申报开展信用修复。我区一家水产企业因在2018年1月未按规定使用清洁燃料,受到行政处罚,之后及时整改,再未产生类似违法行为。正准备通过申请消除不良信用影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引导更多违法者从善如流,也是社会善治的题中之意。

近年来,随着信用体系日趋完善,一些违法企业尝到了失信的苦果。提高失信成本、增强惩戒力度,显然有利于推进诚信社会建设。不过,处罚只是手段,“治病救人”才是最终目的。针对具体失信违法行为,既要依法惩戒,也要给予知错改正的机会。

目前,我区已全面摸清近5年来受到行政处罚的失信主体底数,梳理列入信用修复企业共104家,并下发《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的通知》。区生态环境分局还组建了“普陀区生态环境信用修复工作群”,为相关企业提供服务。毫无疑问,信用修复渠道一旦畅通起来,必将引导更多失信企业从善如流。

既惩戒有力,又挽救有方,才能达到不偏不倚的善治效果,这无疑是对依法治理能力的一种考验。推行信用修复,一方面要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和危害大小合理设定修复期,另一方面也要依照公益原则提供各种将功补过的机会,让各类违法者通过出钱出力弥补违法损失、挽回不良影响,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救赎。

2021-02-26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95495.html 1 3 引导更多违法者从善如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