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陌
寒假开始,朋友圈里一下子多了不少线上培训的分享推送,许多家长在孩子还没期末考的时候,就报了好几个培训班。很多家长认为,如果自家孩子成绩好,那正好趁寒假拉开与后面追赶者的差距;如果成绩差强人意,就更应该利用寒假时间“弯道超车”。
寒假是假期还是补习期?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着实在困扰着老师、家长和孩子。在长一辈人的记忆中,寒假总是与春节相连,而春节就意味着丰盛的年夜饭、满街的鞭炮声和一场又一场的欢聚时刻。可如今,一到放假时候,父母们间的热点话题就变成:这次考试暴露了什么漏洞?假期要报什么班?哪家培训机构更强?过不过年反倒成了次要的事情。
辛苦了一个学期,孩子们自然期待有一个能放空自我的学习“空窗期”,可在家长们的心里,怕落后、怕错失的焦虑总在蠢蠢欲动。如今,学习已经成了孩子主跑、家长配速的一场马拉松,谁都不敢停下来、慢下来,哪怕有个中场休息的时间,也得留意看看别人是否跑到了自己前面去。
但是这样被攀比与焦虑驱动的学习真的有效吗?不敢让孩子停下来的节奏,抚慰的究竟是谁?这恐怕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可有时候,我们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既然工作不是成人的全部,那课业学习也不应该是孩子童年的全部。在假期中学会生活、体验快乐、浸润文化、观照内心,从某种程度讲,比多刷几道题有意义的多。
张弛有度方有益身心。从短期看,经历了一学期的高压学习后,孩子们需要有一个能偷个懒的空间和时间;从长远来看,并非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定义都是学霸。跑道上能跑前几名的永远只有几个人,但是每一个全力奔跑的孩子都值得被鼓励,何必如此执着地追求“弯道超车”。与其让孩子臣服于题山题海的重压中,还不如趁寒假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时间,从学会规划假期开始学会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