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浙江自贸区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海事服务业实现逆势增长

去年以来,舟山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紧扣“船东、船舶、船员”三大服务主体,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不断丰富完善服务要素,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年实现海事服务总产值约270亿元

其中,完成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量472.4万吨,同比增长约15.14%;

外轮供应货值24.04亿美元(折165亿元),同比增长约9.12%(物料供应货值48亿元,折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

完成外轮修理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约20%;完成船舶交易额52亿元,同比增长约14%。

形成“舟山价格”优势

实施低硫燃料油和燃料油混兑调和出口退税,低硫燃料油价格基本与新加坡持平。

提升供油配套服务水平

正式投运条帚门锚地,黄泽山油库取得保税资质,上线船用燃料油智能调度2.0系统,投运首艘5000吨级“舟山船型”供油船,出台马峙锚地引航费用优惠政策。

实现浙沪跨港供油

完成首单跨洋山港区供油业务,召开沪舟跨港供油常态化工作推进会并拟定合作协议。

加快布局北部供油基地

制定北部锚地规划建设方案,完成绿华锚地扫海工程,加快推进鼠浪湖北锚地开展供油试验。

谋划国际LNG加注中心

起草船用LNG加注经营管理办法,制定首单LNG加注业务工作方案,推进国内首艘8500立方LNG加注船建造。新奥海事服务公司在舟山正式发布全球首个LNG船舶燃料加注计量通用条款,作为国际LNG加注计量结算通用依据,艾默生、恩德斯豪斯、通标等国际知名标准计量企业参与发布。

推动锚地综合海事服务常态化

出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锚地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监管操作规程(试行)》,引入风险评估机制,实施无接触作业,保障业务正常开展。

积极拓展“一船多能”

研发多功能海事服务“舟山船型”,完成20米级、30米级船型设计,企业自主投资开工建造首批3艘多功能船舶。

加快海事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布局建设海事服务岸基基地,启用普陀台贸物流中心作为首个海事服务岸基站,完成小干岛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项目规划研究,完成衢山海事服务岸基基地规划初稿编制,完成新城(小干岛)国际海事服务中心项目规划方案编制。

全年引进海事服务企业103家

全市集聚海事服务企业255家

目前,舟山在船用燃料油供应、船舶维修、检验检测、船舶代理、外轮供应、船舶交易、船级社、船舶运营等八个产业链节点国内领先、初步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以船舶代理、船舶供应、船舶维修等基础海事服务为主体,船舶交易、检验检测等中高端为辅助配套的海事服务产业链初步形成。

聚焦通关领域堵点难点

持续优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口岸通关效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全力推动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创新

推广应用“舟山经验”,“单一窗口”船舶转港数据复用功能全国推广,申报过程由原来1小时减少到最短5分钟,录入数据项由338项压缩至57项,压缩80%以上,用户申报耗时较之以前简化2/3以上。

努力打造国际海事服务智慧通关2.0

整合完善保税油加注“一口受理”平台和船舶供退物料通关服务平台,拓展海事、边检监管服务功能,完成与保税船用燃料油智能调度系统的数据共享,进一步简化企业申报流程,探索创新无感监管。

(来源: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中心)

积极构建海事服务产业生态

海事服务业实现逆势增长

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加快国际船用燃料油

供应中心建设

创新提升港口服务能级

2021-02-09 浙江自贸区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89617.html 1 3 海事服务业实现逆势增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