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尔
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渔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以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创客,让产业兴旺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传统乡村经济结构中,产业单一、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模式落后,是制约资源变现的重要因素。要创新乡村振兴路径,就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这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两增”背后的关键在于创新发展路径。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产业链微笑曲线,就是说,在产业链当中,附加值更多是体现在设计和销售的两端,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投射到乡村经济领域,“设计”的理念体现在产业融合中的创新。农村种养殖业本身的附加价值提高空间有限,关键在于通过推进优势农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品牌效应,同时通过挖掘乡村生态人文资源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开辟满足居民乡野消费新需求的全新市场空间。近年来,普陀田园综合体带动了附近村落的乡村游,干施岙、路下徐通过不断探索相关产业间的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在销售端,则要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挖掘原生态农产品的潜在市场,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市场份额。
产业跨界离不开机制创新、政策创新。要打破产业之间的壁垒,就需要政府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支持,改变原先散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构建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市场资本相互联结的“利益共同体”。普陀的“政银保”就是将政策利好与资本支持有机结合,为乡村经济的经营主体提供了有效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