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璐瑶 通讯员 忻俊豆
“如果不是人大代表帮忙向上反映,阿拉社保问题不可能这么快解决。”日前,朱家尖街道1172名女性渔民的生活补贴终于有了着落,一女性渔民高兴地说,“有问题找人大代表反映,这话一点不假。”
“我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放下了。”区人大朱家尖街道工委委员、朱家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员杜仁国告诉记者,此前,因种种原因,1100余名女性渔民生活补贴一直未能落实,他们多次通过人大联络站向市、区两级人大反映,并反馈给相关部门,经过多方协调努力,最终促成这桩好事。
对于朱家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成员们来说,去年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好事不止这一桩,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代表联络站搬“新家”了。记者看到,约200平方米的新联络站内,办公室、议事厅、会议室、接待室等一应俱全,联络站概况、各级人大代表名单、联络站(点)工作制度等信息公示上墙,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辖区内人大代表依托联络站,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据统计,去年,朱家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共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问题解决率达到99%。
据杜仁国介绍,朱家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自2015年1月正式成立以来,不断延伸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触角”,目前已建成顺母、莲花、福兴、三和、西岙、中欣、南沙、莲欣等8个人大代表联络点,以及1个网上联络站。各级人大代表按照生活区域就近“入点”,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自从村里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点,村民会主动向我反映情况,我也会通过上门走访等方式,收集民情民意,并形成建议,上交给街道人大联络站。”区人大代表、朱家尖街道莲花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负责人王沛国说。
朱家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只是区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拓展代表履职平台、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代表联络站建设,有效发挥代表联络站平台作用,在拓宽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渠道、推进问题有效解决、丰富代表履职内容上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代表服务中心1家,代表联络站9家,代表联络分站12家,社区代表联络室57家,海岛民情联络室8家,覆盖全区各镇、街道、管委会。
如今,在普陀,一个个联络点变成一个个跳跃的细胞,为群众期盼的美好生活努力奔涌;一个个海岛人大代表联络站,如同一条条“民情通道”,使大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烦心琐事”得到解决,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代表联络站不仅是‘代表之家’,也是‘民心之桥’。”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利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平台,俯身下沉听取民声、体察民意,认真汇总梳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跟踪督办,不断提升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信赖度和认可度,真正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民生难题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