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杰 通讯员 叶苗)冷链食品扫码登记、分开储存,市场摊贩配合检查、规范经营……为防控疫情,确保市民餐桌上的安全,近段时间以来,我区各农贸市场积极行动,严把冷链食品安全关。
近日,记者在东河市场肉类食品经营户郑菊英的冷库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即将摆上货架的一批冷链肉制品进行最后的检查与消毒工作。
作为冷链食品流转的重要贮存场所,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冷库内的办公、储藏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并在商品拆封上架前进行最后的消毒及产品信息核对。而所有处理这些冷链商品的工作人员在进入冷库前都需进行体温监测,并每隔一周接受一次核酸检测。
在冷库内部,各类冷冻食品根据产地被严格区分放置。在每一批次的冷链食品包装上,还贴着一排显著的“浙冷链食品溯源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即可查看该批次冻品的产品信息、经营者名称、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号、原产国、入境口岸、核酸检测报告及消杀证明等相关信息,真正实现了“码”上追溯。
东河市场副场长陈曙介绍,检疫检验证、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及冷链食品溯源码这“三证一码”是目前进口冷链商品流通销售的重要凭证,“三证”不全或未加贴“浙冷链食品溯源码”的进口冷链食品,将一律不准在市场上架和销售。
目前该市场已对冷冻猪肉、家禽等在售冷链食品进行了全程监管溯源。冷链食品在进入市场前,工作人员都会对货物发货地、冷链食品溯源码及各项检验检疫证明进行检查,并拍照存档。同时,市场管理人员还积极督促冷链食品经营户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和手套,在拆包时逐层用酒精喷洒消毒,并做好冷链码的公示。
“我们将积极落实市场主体职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冷链食品监管,让商户放心经营、市民放心选购。”舟山商贸集团普陀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