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肖
寒潮阴沉袭来,气温急剧下降。我区迅速启动寒潮大风防范应对工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街道社区全力以赴,一堵堵“防风墙”迎风立起,一把把“保护伞”紧急撑开,滚滚暖流更让老百姓身心温暖。强寒潮考验着整座城市的防御能力,事实再次证明“幸福普陀”不惧寒。
交通运输、港航海事、供电供水、公安城管……相关职能部门严阵以待、全力防御,全区152支抢险救灾队伍集结待命、枕戈待旦,有条不紊中透着准备有方的底气、训练有素的自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对极端天气就要重在预防,绝不能因为预警不及时、动员不给力、部署不到位而仓促应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预案周全、常备不懈,是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可靠保证。
强寒潮还在路上时,每一位居民就已从不同渠道获得降温预警、收到温馨提醒,真切感受到基层干部把工作做上门、把关怀送到家的良苦用心。两条腿加互联网,迅速让温暖弥漫开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和政府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有序运行的决心和部署,高效率地转化为方方面面的具体行动。嘘寒问暖赶在寒潮到来之前,人们就可以从容地储备温暖并抱团取暖。
经过三年创城,普陀城市变靓了、变美了,这只是外表。更值得珍惜的是,城市的体温变暖了。寒潮袭来之际,无论是政府的作为,还是市民的举动,总会自觉、不自觉地释放出阵阵暖意。对生命的尊重、对尊严的呵护,对他人的关照、对弱者的搀扶,许许多多普通人用看似不经意的平凡举动,共同塑造着城市的灵魂、涵养着城市的温度,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感到温暖、舒适、安全。
从报道中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在抗寒防冻工作中,重点关注的是独居、贫困、空巢老人。了解防寒物资准备情况,提醒注意用水、用电、用气安全,留下联系电话随叫随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而在政府层面,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面显然更广,包括流浪人员、低保对象等,通过准备应急设备和物资,充实避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随时确保困难群众有地方居住、有衣物御寒、有粮食保障。
庇护“寒士”,正是城市的良知。富裕起来的人们早已不愁吃穿,面对寒潮也有的是御寒神器。而如今的困难群众虽然只是相对贫困而不至于衣食有忧,但因为各方面条件都比他人差一些,抵御寒潮的整体能力也就会大不如人,这就需要全社会为他们添暖御寒。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城市已经养成了“每逢灾情倍思贫”的习惯,无论是台风还是寒潮袭来,首先庇护的总是“寒舍”“寒士”。而“寒士”一旦俱欢颜,普罗大众自然也就不惧寒。有了这种体现责任意识的底线思维,城市的应急保障才会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