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晓 通讯员 应锡锋
“多窗跑”变“一窗跑”,“往返跑”变“单程跑”,“群众跑”变“我来跑”,“现场跑”变“数据跑”,“企业跑”变“部门跑”,“岛外跑”变“岛内跑”,“反复跑”变“单趟跑”……“十三五”期间,我区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持续上演行政审批“七十二变”,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
“我们主要负责帮企业和群众跑腿。”楼靓靓是区行政服务中心“我来办”金牌专员队伍中的一员。他笑称自己是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店小二”,“企业或群众在办事办证过程中有困难,只要打个招呼,‘店小二’就会为您提供服务。”自2019年以来,“我来办”金牌专员已为群众和企业提供 “我来办”服务万余件。
舟山兴宇水产公司是一家经营水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发展需要,公司建设新厂房急着完成项目开工前的审批手续。“企业负责人对这些手续不熟悉来到大厅咨询,我们了解了情况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跟踪代办服务。”楼靓靓说。
从2020年4月28日项目完成赋码备案到次月10日企业顺利拿到施工许可证并开工建设,保姆式的专员服务让项目开工前的审批时间大大缩短。
2020年,区审招办在“我来办”金牌专员服务队伍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红马甲”导办员、“志愿者”帮办员和“党员老娘舅”调解队伍,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全流程、最优质的服务,真正把企业和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家里事”来办。
(二)
“走项目承诺制流程,审批的材料更加精简,流程更加优化,项目申报时间大大缩短,边建边报为企业快速建成投产赢得了发展先机。”浙江巨能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洁用“最经济”评价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
2020年8月,浙江巨能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通过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领到了厂房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证,从前期项目备案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企业办事时间大幅度缩减,项目审批提速50%以上。
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由企业根据土地出让方案和总体平面图进行项目备案,相关部门组织现场踏勘,根据总体平面图设施联合告知,企业对联合告知的内容进行承诺,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为期10天的批建公示。在此期间,相关部门同步办理施工图的联合审查。等公示期结束,图审通过后,企业就可以取得施工许可证,依规进行施工建设。
截至2020年底,全区已有8个工业项目实行了承诺制改革,目前已全部取得施工许可证并开工建设,平均提速50%以上。
(三)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我区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建立商事等级“1+N”综合受理服务体系,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步伐。
2017年,区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设立“自贸区商事登记受理专窗”,推出“一址多照”“容缺受理”“简易注销”等7项创新服务。
2019年3月,我区重磅推出了《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和优化营商环境“24条任务清单”,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企业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着力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再提速、商事登记便利化,以“硬措施”优化“软环境”。
区审招办主任周军表示,下一步,区审招办将认真学习贯彻区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的新目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按照建设“整体智治”现代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十三五”期间,普陀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持续发力,改革触角直达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实处。企业注册网上全流程化服务、“竣工测验合一”网上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一项项改革找准了企业办事的重点和突破点,精准发力后的强势推进,营商环境大优化。
完成竣工验收的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最多80天”;一般企业投资项目“30天审批”、标准地项目“20天审批”成为常态化;“证照分离”“证照联办”“多证合一”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全市首推企业登记档案网上“容e查”服务,实现企业登记信息查询“零跑腿”;不动产登记领域“市区通办”,实现10类登记业务实施“60分钟”发证、其他类业务1日办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