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励佳 通讯员 刘继达
走在近日被评为“浙江最美绿道”的滨海绿道普陀段,山海风光交融尽收眼底。该绿色廊道优化多维度绿化体系,集生态游赏、文化健身、娱乐体闲于一体,成为附近居民饭后休闲散步的不二之选。这是我区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小小缩影。
“十三五”期间,我区精心打造“海上花园会客厅”,以实实在在的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市民幸福感。
(一)
出行方便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十三五”前,沈家门鲁家峙居民深受“断头路”的困扰。所谓“断头路”,是指出行要绕行而没有直达的路。当时,居民出行要绕到鲁滨路上,外岛群众前往鲁家峙文化创意园区也需绕行抵达,,带来诸多不便。
2017年,总投资约2300万元的鲁港路道路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作为鲁家峙南北向的一条主通道,鲁港路全长约800米,北起鲁滨路,南至莲桥路,“牵手”红山路、鲁北路,实现了路路相连,大大方便群众进出岛,提高了鲁家峙路网的整体功能与效率。
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十三五”期间,我区积极开展城市道路建设攻坚行动,一批断头路被打通,一批老路被翻新,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4条,进一步拓宽城市路网容量。
同时,一批事关民生的实事项目相继完成:完成东港一期强排泵站扩建等系列防洪排涝项目,台风天更安心了;鲁家峙文化公园、青龙山公园南入口改造工程等一批城市新地标惊喜亮相,城市更有气度了;节点绿化工程让入城口更美了;景观亮化工程让普陀的夜晚更璀璨了。鲁家峙北岸景观一期、二期工程总投资约9000万元,建设总长1.7公里,布置景观照明灯约9000盏,重塑沈家门十里渔港繁华景象。城市品质的提升,让市民幸福生活指数成倍提升。
(二)
初冬时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未时光,优闲地漫步于沈家门老城区,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一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原本在岁月中褪去颜色的老房子,重新“穿上”靓丽外衣,与现代化的城市更加“兼容”。
2019年,我区全面启动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东港街道乐业家园住户林先生是第一批被改造户。改造后的第二年,林先生说:“房子顶部很‘牢靠’,台风天或者雨季再也没发生过渗漏现象,这下子真的放心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区共完成521幢老旧住宅改造,涉及改造居民12637户,建筑面积达97.5万平方米。同时,维修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做好防水工程确保居住安全,重新规划绿化带和停车位,新增监控设施设备……进一步改善了老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区还积极推行“准物业全覆盖”,为城区无物业、无业委会的老旧小区引入物业管理,实现有保洁服务、绿化服务、维修服务、秩序服务等“八有”目标。目前已对701幢居民楼完成准物业引入。
同时,我区统筹城乡发展蓝图渐次铺开,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城镇建设总投入约12.6亿元,相关建设项目94个,截至目前均已基本完成,实现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旅游环境的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东极镇、六横镇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桃花镇获评美丽城镇基本达标城镇。
■画外音
“十三五”期间,普陀全景大客厅整体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在城市道路建设攻坚行动中,不仅打通鲁滨南路、鲁港路等断头路,还新建了东港海印路、规划五路等多条城市道路;东海中路、东海西路相继完成改造,老路焕发“第二春”。
同时,完善“一港两岸”基础设施,完成滨海大道(普陀段)、鲁家峙北岸线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重塑沿港海滨城市新形象。推进垃圾分类建设,全区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精心打造浙能蓝庭、浙能蓝园国际社区和滨港路、海华路、银港街、泰莱街4条精品示范街。建立精细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