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郑红飞 从大海走出来的渔民画家

□记 者 刘珈伶

通讯员 黄 艳

“碧蓝的东海,渔嫂们赶工织渔网,渔夫翻身将渔网散向大海,渔网在海风中跳舞,构成网状,网尽鱼虾。”日前,记者来到舟山第一代渔民画家郑红飞的绘韵画廊工作室,一幅幅抽象、色彩艳丽的画卷跃入眼帘。郑红飞说,每幅画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谈到自己的创作灵感,郑红飞说,这得益于1987年她参加的一次渔民画培训,正是这个偶然让她与渔民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我什么绘画功底都没有。”郑红飞依然清楚记得,第一次上课时,脑袋一片空白,平常只懂得拣海螺、拾贝壳,从未摸过调色板。

“大胆画!把渔民生产生活画到纸上,画出渔家风情的艺术韵味来!”老师的鼓励让郑红飞信心大增。她静下心,脑海里浮现出自己最熟悉的渔家生活场景:小时候一放学,她就撒开脚丫子在沙滩上跑,翻开石头把无处躲藏的“和尚蟹”戴在腕上当手表;在家务农的父亲,农闲时节也会上邻居家的渔船帮忙,每次拢洋回来,家里总能分得些新鲜鱼货……这些带着海味的渔家生活,成为郑红飞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化为笔下一抹抹绚丽的色彩。

凭借着对渔民生活的深刻体验,几年来,她创作的多幅作品在全国、省级各类比赛上获奖。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并赴美、法、德、澳等10多个国家展出,被国内外权威机构收藏,入编国内外画册。

郑红飞的眼界不止于此。2017年,她入驻区妇儿活动中心,致力于妇儿渔民画学习与传承,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进而挖掘渔民画创作人才,让他们在创作的同时享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乐趣。“希望渔民画普及范围更广些,吸引年轻一代充实创作队伍,并通过不断创新,将渔民画打造成普陀对外交流的海洋特色名片。”

她还开发了渔民画黑陶盘、香包、鞋帽等海洋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并以画廊为展示点,带动一批爱好者参与其中,助推女性创业创收。同时,她多次组织创业女性一起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宣传绘画等活动。

郑红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优秀文艺人才、浙江省百名女红巧手,舟山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舟山渔民画协会副秘书长,普陀书画院书画师、普陀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辅导老师、普陀美协副秘书长。最近,郑红飞又被评选为省部级领军人才。“以后,我会更专注于渔民画创作,带好渔民画创作团队,把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继续传承渔民画。”郑红飞说。

2020-12-28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74278.html 1 3 郑红飞 从大海走出来的渔民画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