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翼荣 通讯员 丁欢)今天大海的“心情”怎么样?问问浙江同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你就能知道。该公司拥有一个直径16米的卫星雷达,可提供L、C波段信号,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海上信息采集终端,将海上船舶、渔情和海洋信息通过卫星地面站接收并传至公司的数据中心。以“卫星+数据”手段为支持,这家企业陆续研发了海洋智能探鱼浮标、北斗船舶示位仪等用于海洋研究、渔船监管及作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区科技创新的标杆企业。
唯有创新驱动,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区已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区级企业研发中心83家,集聚科技人员600余人。研发机构全覆盖助力全社会研发投入有效提升,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达92家,同比增长96%。
服务平台建设绘出一片创新蓝海。今年7月,普陀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正式运营。这是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行、多方参与,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的新型创新载体服务体系,目前已集聚研发中试、检验检测、专利代理等服务机构8家,具备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直播试训、双创孵化等六大功能,提供保姆式窗口服务、共享式无偿服务、订单式有偿服务、科技金融贴息服务、水产券应用服务等五大服务。截至目前,综合体已引进服务机构11家,为水产企业提供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服务6976家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2个;举办成果路演、直播带货及业务培训等活动5场。
创新主体培育释放发展强劲新动能。今年截至目前,全区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科技型企业60家。今年1至11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达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共3.2亿元,同比增长6.1%。
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区将继续抓好特色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赋能、开放合作创新等工作,加快构建高效能科技创新体系,依靠科技创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