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璐瑶 通讯员 李勇勇)全区区本级实际到位市外资金40.16亿元,完成40亿区内目标的100.4%,36亿元市定目标的111.57%;市外企业实际产生地方留成部分税收2.59亿元,完成市级目标任务的129.58%;打赢外资招引翻身仗,全区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55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003万美元,完成市级8500万目标任务的106%……
一组组数据,清晰展现了我区今年1至11月招商引资工作的丰硕成果。今年以来,我区着力打好招商引资大会战,招商引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超额完成年度指标任务。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各项工作的“不歇脚”。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止住了招商人外出的脚步。在特殊情况下,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寻求新路径、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区先后出台了《2020年普陀区招商引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精准招商工作机制的意见》等,同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带头上门对接企业,落实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截至目前,共计召开专题会议30余次,研究解决各类问题120余条。
同时,我区招商人坚持“两手抓”,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招商方式,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启“云招商”新模式,以“不碰面”方式与江苏零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光证产城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合同总金额达10.4亿元,实现了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手握手”到“线连线”,“线下签”到“云上签”的转变,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除了“云招商”,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妙招频出。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上海、北京两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加强驻外招商队伍建设;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差别化绩效考核新办法,狠抓考核督查,传递招商压力;发展“飞地”招引模式,在上海普陀区设置了“飞地招商园区”,截至目前已招引9家企业在“飞地”办公;突出大型招商项目推介会、座谈会等活动对招商工作的乘数效应,先后举办2020年重大项目签约会、2020丝路影响力投资论坛、2020海洋科技与产业战略发展高峰论坛、普陀论健、2020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峰会暨国际石油化学品航运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普陀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创新招商模式的同时,我区还着力做好“精”字文章,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重点聚焦油气贸易、智能制造、文旅融合、医疗康养等核心产业,精准确立产业链招商重点方向,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力。并不断强化八大经济产业平台精准招商功能,通过下达工作指标、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协作联动,共享信息,协同作战,形成招商合力。
截至11月底,我区累计招引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个,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至10亿元项目4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引获得重大突破,青山控股金钵盂岛临港产业园、深圳扑浪量子点膜设备生产基地、极海高端海洋开发等一批层次高、质量好的优质重大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良好营商环境也是普陀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今年以来,我区不断加强企业服务团队建设,深化招商引资企业注册全流程服务模式,为“全流程网上企业开办”做好前期的线下服务。同时,组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团队,切实把为外商提供全过程服务、全领域服务、全天候服务融入每一位干部特别是具体办事人员的思维之中,让每一位投资企业家切实体会到普陀热情和普陀速度,截至10月底,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赢外资招引翻身仗。
为适应新变化,提高资产利用率,我区还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盘活闲置资源激发新动力,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加快构建“2+4+X”产业体系。今年,盘活中颢商务大厦闲置楼宇,引进了树兰(普陀)医院项目,盘活西白莲岛、金钵盂岛等闲置土地1950亩,引进了西白莲岛油品储运贸易和金钵盂临港产业园项目。
普陀招商人的脚步从未停歇,更多的精彩还在继续上演。未来,我区还将继续打造更大平台载体,吸引更多投资,让越来越多的大好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奋力开创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