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丁琪蜜 通讯员 吕浏炯)“现在‘海上清舟’的内容比以前多了许多,在清晰账目的基础上,与东海渔嫂、安全生产、矛盾调解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把我们在海上会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整合,确实挺好。”
“是嘛,上回我们编组船和你们编组船因放网抢地盘发生争执,后来就是阿拉两个编组长调解的,效果挺好。这段时间实施下来,阿拉编组很多船也开始学样,‘海上清舟’效果越来越明显了。”
近日,东极镇渔业管理服务中心船老大编组长会议上,第一编组组长、浙普渔68801号船船长周卫国与第五编组组长、浙普渔68288号船船长张全兵交流工作经验时,纷纷点赞“海上清舟”的作用和效果。
渔业是东极镇优势产业,目前全镇共有渔业船舶585艘,直接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共3800人。2019年实现渔业产量8万吨,总产值9.1亿元。今年来,东极镇纪委、监察办在开展“清廉东极+渔业”系列活动基础上,立足海岛特点,以打造“海上清舟·普陀廉岛”为抓手,大力整治渔民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促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加强渔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渔业安全有序发展。
“我们从杜绝加油、卖货等渔业生产回扣入手,通过开捕前渔业安全会议等契机,对船老大尤其是编组长进行专项说明、教育,并表彰了一批‘极岛红船’示范老大和‘清廉渔船’先进单位作为榜样,着力消除渔船老大在渔需物资供销中拿回扣、船只交易中侵吞其他渔民股东利益等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东极镇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胡茂军说。
对于渔业生产中容易出现的、矛盾纠纷等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对此,东极镇进一步扩展“海上清舟”元素内容和创建载体,以渔业管理服务中心为阵地,通过实行“‘海上清舟’+党建引领+极岛红帆”“‘海上清舟’+东海渔嫂+海上筑廉”“‘海上清舟’+规范建设+安全提升”“‘海上清舟’+海上枫桥+社会治理”“‘海上清舟’+代算代管+回扣治理”,进一步推动示范船带动各编组,实现“海上清舟”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胡茂军向记者介绍,“‘海上清舟’+规范建设+安全提升”,即通过基层渔船管理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渔船安全管理的基础能力和水平,实现管理组织规模化、管理队伍专职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经费保障制度化“六化”目标,促使渔船基层管理组织责任的有效落实,为渔场修复和渔区平安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海上清舟’+海上枫桥+社会治理”,则是把“枫桥经验”从陆地延伸到海上,以渔船编组为单位,把编组内党员组织起来,发挥生产一线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化解海上矛盾,切实增强海上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强化“海上纠纷跨区域调解绿色通道”协作联动。
“渔业管理服务中心是东极渔民经常出入的地方,现在将海上安全、社会治理、回扣治理等工作融入‘海上清舟’创建,并通过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指导渔民开展工作、召开工作例会、制作专项展板等方式,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渔民尤其是船老大思想的提高,对我们日常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东极镇渔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春杰说。
“镇纪委、监察办监督的重点始终要与主要业态分布相结合,‘海上清舟’在东极的实施,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胡茂军说,下步,东极镇将围绕“海上清舟”工作要点,在不同编组内开展试点,创新完善举措和抓手,确保进一步取得实效,共建“普陀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