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阳)家政服务已成为目前很多家庭的刚需。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来就缺口较大的家政市场“用工荒”凸显,如何破解这一问题?舟山市爱比家政服务公司以数字化转型转出精彩,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其实,看似是家政行业的‘用工荒’,实则大部分原因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匹配和行业的传统模式所致。” 舟山市爱比家政服务公司创始人王玮告诉记者,家政服务的需求量大、缺口大、人数少、质量差造成了客户“找不到”的问题,而“不规范”等问题,让“不满意”成了这一行业的痛点。
面对“找不到、不规范、不满意”这三大痛点,爱比家政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用“互联网+家政”模式,做到家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和市场化。
“2018年开始,我意识到传统家政行业存在的弊端,开始着手改变这一现状。从最初的规划到现在成型,我们用了两年半时间,真正做到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王玮说。
今年10月3日,舟山市爱比家政服务公司十月叁生平台正式上线,开启线上服务。所有客户通过这一平台,根据价位、户籍等信息在线筛选家政人员,完成整个签约流程。同时客户可以看到每位家政人员的健康证明、隔离证明、体温报表,返程交通情况和人员流动轨迹,各项技能证书等。
10月中旬,市民庄女士通过十月叁生平台预约了一位月嫂。“当时我就想找一个舟山本地、长相清秀、手脚麻利的阿姨,在平台上通过这几个关键词还真找到了。”庄女士说,整个操作过程非常方便,“阿姨到家里后,我们每天都会在平台上进行反馈,偶尔有一些小问题,家政公司也能第一时间解决,这个平台体验非常好。”
建立线上平台、搭建家政人员的服务平台,将传统家政行业的数据线上化,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大数据库,每天有多少孕妇生产,需要多少月嫂等信息,我们能及时掌握。”王玮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管理,能更准确、高效地触达需求者,不断地优化用户体验。
据悉,十月叁生平台实现了“智能调度+服务管理+实时反馈”等全链条数字化运营,创新了不需要门店的在线化新型家政模式。
软件到位了,硬件也要达标。为了加强家政人员的技能素养,引导培训系统化、正规化,真正解决客户不满意的问题。爱比家政于今年7月成功申请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资格,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家政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并得到社会、医院、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同时,2019年起,爱比家政参与浙江普陀·四川万源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的家政扶贫项目,建立了输送家政阿姨长效合作机制,给所有劳动者提供培训认证,保障劳动者可以完成上岗学习、培训、取证、找工作等一系列环节。
王玮说,公司成立之初,就是秉承快乐、博爱、奉献的服务理念,开办了第一家母婴、养老护理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填补了舟山的历史性空白。现在做成舟山第一家数字化家政企业是实现自己目标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会继续稳定和优化平台,并开始规划在舟山建立一家面向江浙沪客户群、有舟山海岛特色、海洋文化的月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