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刘晶晶 讲述19天援疆经历的心路历程

11月13日,普陀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刘晶晶圆满完成援喀任务,启程返回普陀。经过短短几天休整,她又回到了熟悉的岗位,回到了小小的操作台前。“我们这边秋冬季防疫检测任务也很吃紧,我想快点回归岗位,缓解一下科室的排班压力。”刘晶晶说。

10月25日,新疆喀什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启动一级响应。刘晶晶临危受命,10月26日清晨,她作为浙江援疆检测医疗队的一员,踏上了援喀的路途。“当时也没有多想,我是医护工作者,也是党员,如果在防疫工作中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肯定义不容辞。”

新疆喀什,广袤而壮美。而刘晶晶在喀什的19天,眼中却只有面前小小的一方操作台。在刘晶晶看来,核酸检测工作程序固定,流程严谨,无论是身在普陀还是喀什,工作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同。区别最大的,是当时两地的样本量。

“一开始我们一班是6个小时,后来工作量增加,我们的工作时长就慢慢延长到8个小时、10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提取、配置、离心……这一套周而复始的操作流程,任务量最多的一天,刘晶晶重复了上千次。由于刘晶晶所在的小组工作效率高,又被委于半夜班的重任,“因为新疆比较大,核酸样本运送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半夜送达的样本量是最大的。”

回忆起当时的辛苦,刘晶晶笑着感叹了一句:“好热啊。”穿着厚重的防护隔离服,戴着闷热的N95口罩和护目镜,长时间工作在密闭的检测室里,刘晶晶能清晰地感受到身上汗珠流淌的轨迹。长期湿热状态下,她的腹部起了一大片红色的湿疹。但刘晶晶却说:“没空管这些‘小毛病’”,每天回到酒店休息睡觉都来不及,随它去吧。”不知道什么时候,仿佛身体也适应了这种长时间的湿热,慢慢自己就痊愈了。刘晶晶这时才发现,原来她在喀什已经度过了半个多月,在众志成城下,当地疫情有所缓和,她可以回家了。

刘晶晶说,19天的援喀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锤炼了她作为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还磨炼了作为一名党员的意志。同时,她还对检测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回来后,我根据援喀经验重新修改了我们大实验室进出流程,建议增加一层防护脚套,设置缓冲区域等等,希望能为进一步规范检验科工作流程出一份力。”

2020-12-08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68116.html 1 3 刘晶晶 讲述19天援疆经历的心路历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