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陆位世
记录:刘云岳 李良荣
张苍水(1620—7664),字玄箸,名煌言,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朝末年民族英雄,具有高度思想艺术成就的爱国诗人。他毕生致力与反民族压迫斗争,曾四入长江、三下闽海,二遭飓风,仍百折不挠、宁死不屈,其精神昭彰日月,与岳飞、于谦同被誉为“西湖三杰”。
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六月十九日,张苍水诞生在宁波一个书香世家。远祖张知白曾任宋仁宗宰相,父亲张圭章先后担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刑部员外郎等职务。是时,朝政黑暗,明熹宗朱由校昏庸无能,大权旁落,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疯狂掠取财物,迫害正直官吏。张圭章不愿同流合污,毅然辞官回家,课子读书,使母亲早逝的张苍水获正规教育。他聪慧好学,书一上口,就能朗朗背诵,深得父亲喜爱。明末腐败的朝政以及后来清兵铁骑的践踏,造就了张苍水忧国忧民的坚强性格。他尤爱习武,扛鼎击剑,日夜不息,一心为国杀敌。明崇祯八年,十六岁的张苍水参加乡试,并在笔试以外,执弓抽箭,三发三中,赢得惊服,文武双全,以第一名考取秀才。此后,于崇祯十五年考中举人。
清兵攻占北京,渡江南下,明军节节败退,不甘屈服的浙东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投入抗清武装斗争。张苍水变卖家产,投入浙东抗清义军。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他在抗清斗争中屡建奇功,使清军闻风丧胆。1658年明永烈帝遣使册封张苍水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1662年春,他联络阮春雷部,在福建东坩、长腰与清军作战,不幸战败,被迫退往舟山群岛。一连串的挫折失败,使张苍水痛感“难挽龙髯空负鼎,姑留螳臂独挡轮”。为避免无谓的牺牲,保存抗清力量,1664年6月,张苍水被迫解散义军,仅带几人隐居舟山普陀悬山岛,从事著述。
满清统治者为了除掉心腹之患,浙江提督张杰派遣张苍水旧部、叛将徐元等扮作游僧潜伏舟山普陀山一带,窥探张苍水行踪。1664年7月17日,张苍水派人去普陀山买米,在朱家尖海域被徐元撞见,冤家路窄,一场血战,徐元连砍数人,船员被迫招出张苍水的隐居处。当晚买米船久去未回,张苍水顿起疑虑,拟起身査看,清兵已从岛后攀藤偷袭,张苍水奋起还击,不料长剑受羁,不幸被捕,罗子木、杨冠玉等也遭拘禁。
10月25日清晨,杭州江口刑场(官巷口)人声鼎沸,戒备森严,张苍水等被押至刑场。不少市民白帽素缟,携带糕点水酒、香烛黄纸,纷纷为他送行。午时三刻,行刑时刻已到,张苍水口念五绝“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慷慨就义。
在张苍水就义三天前,张苍水妻儿董氏、万褀已被杀害于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