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些年,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普陀乡村变化很大。您对美丽乡村是如何理解的?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峭岭:美丽乡村,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但要关注它的“外表”,还要关注它的“里子”。“外表”如水变清,我们从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厕所革命等方面入手。“里子”就是要关注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转变,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所以美丽乡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环境打造、产业发展以及社会治理和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是一个综合集成项目。
问:建设美丽乡村,最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峭岭:从荣誉上说,2019年,我区被评为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区,这是全省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最高荣誉。从数据上看,通过这几年建设, 我区已打造完成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2个省级特色精品村、6个3A级景区村庄、6条美丽风景线。同时,我区还打造了一批市级精品村和一些A级景区村庄。
普陀是一个海岛城市,所以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不同于其他地区。首先,我们提出了“全域覆盖”理念,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创建,我区注重“一村一品”,涌现了不少网红村。如展茅街道沙井村、黄杨尖村,虾峙镇东晓村等等。我们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问:根据不同海岛、不同村庄特色,在倾情打造美丽乡村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题?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峭岭:在美丽乡村建设尤其是基层建设中,会遇到要素制约问题,如土地指标、资金等等。第二个是一些群众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如污水处理、垃圾分类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对部分村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们会有抵触心理,我们就尽力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待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成效有目共睹,大家也就认可了。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转变途径比较欠缺。
问:能否介绍一下我区是如何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的?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峭岭:如何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美丽乡村建设前期定位要非常明确。我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遵照“一村一品”来定位。如展茅区域,定位是“城市后花园”“周末市民休息场地”,为此建设中注重结合休闲旅游。其次,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意业态引进。如路下徐美丽乡村建设,前期我们做了精心规划,然后按规划去选点建设,再对外招商引资。在这过程中,我们注重平台搭建,推出优惠措施,与企业达成互惠共利、共担风险的合作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助力乡村和谐发展。
问:近日,我区推出村集体土地入市试点工作,这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什么意义?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峭岭:村集体土地入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之前,村集体土地要想进入土地市场,先得收归于国有,征收了后再重新挂牌拍卖。其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中也提出要将更多资金向乡村流动,提出“村集体土地入市”这一概念,即村有集体土地的建设用地可以直接进入土地市场。
舟山市村集体土地入市工作的试点在普陀。前段时间,我区成交了第一笔,即展茅街道上潘孙村区块的一块土地,该块土地将用于综合服务和康养项目建设。项目引进后,可以活跃村集体经济,促进村庄经济发展。
问:针对渔农村闲置农房,我区是如何盘活的?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峭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区部分村庄人口外流比较严重,造成大量房屋闲置。如何把这些沉睡的资产唤醒,是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去年我区专门出台了《普陀区渔农村闲置农房激活实施意见》,主要通过政府引领、政策支撑和一些业态打造,来激活闲置农房,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打造10个示范项目,激活1000套左右的闲置农房。
目前,我们采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改革,将农房所有权、经营权、资格权“三权”分置,开展一些综合服务类、民宿类、康养类项目,以此解决农村在建设用地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引进项目,带动村民创收。
问:目前,我区渔农村闲置农房激活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峭岭:我区开展了几个闲置农房激活示范区建设。如白沙引入陌邻·佑舍众创小镇项目,共盘活利用闲置农房65幢,一期已建成11幢,成为舟山崭新的海岛文创小镇;如展茅路下徐,通过闲置农房激活项目,打造了元一书坊、无忧酒坊等网红打卡点,激活了美丽乡村元素新魅力。
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我区美丽乡村建设下一步规划?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峭岭:美丽乡村建设,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即每年打造一个美丽海岛、一个美丽乡镇、一条美丽风景带。这里的美丽海岛和美丽乡镇是有区别的。根据市里规定,作为一些人口数在1万以下的离岛,我们重点以美丽海岛来进行打造。人口数在1万以上,我们是以美丽乡镇来进行打造。美丽风景带是通过美丽风景线来带动整个区域内一些村庄的协同发展。
普陀坚持景村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全景绘制普陀新时代美丽乡村蓝图,相信在这样的规划之下,景村结合、产村结合,融合发展,普陀将迎来强村富民多方共赢的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