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严艺伟 通讯员 邵盛欢)转眼已经到了年底,不少市民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聚餐,那么市民在食材储存、烹饪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记者采访了普陀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邬燕萍。
“像我们舟山人喜欢吃的呛蟹、螺酱、泥螺这类腌制品并不能完全杀灭其寄生虫,市民需谨慎食用。另外,肉类、鱼类尽量吃熟食,高温灭菌。”邬燕萍表示,在以往全国各地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受害者多是因为对食物种类、保存条件等了解不够。“像前段时间黑龙江鸡西市的集体性中毒事件,就是因为家庭聚餐时食用了发酵的玉米面,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米酵菌酸。在常见的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米酵菌酸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它的特点是发病急、毒性强、致死率高。高温煮沸也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医生提示:一些长时间需要浸泡发酵的食品,一旦变质都有可能存在米酵菌酸,比如说自制米酒、汤圆、河粉、白木耳等食物,建议市民尽量选用新鲜食材,不要一次性购入太多,把冰箱当储存柜。食物储存环境尽量选择干燥低温、通风的地方,对已经出现发霉迹象的食物要及时丢弃,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冲洗或除去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此外,部分蔬菜加热不充分也易引起腹泻等中毒症状。如豆角、扁豆等。医生建议:市民应充分加热食材,拒食不明的野菜野果。如有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异常情况,一定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为了保证生命安全,对市民来说,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不制作、不食用或是谨慎食用存在风险性的食物。”邬燕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