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培
11月6日晚上,普陀区综合行政执法、运管、交警等执法部门在城北等水产运输车出舟山的必经之路联合设卡,严查滴漏抛洒现象。考虑到活鲜运输时间紧迫,执法人员对查获的违规车辆采取先放行后处理的人性化处置。而随着专项整治的深入,执法手段也应逐步强化。唯有对滴漏抛洒“零容忍”,才能使渔港“不闻海腥,只见海景”。
水产运输车滴漏抛洒,不仅带来异味,还污染路面,但一直以来人们都抱以宽容态度。因为水产运输是渔业经济的命脉之一,就如汽车尾气,虽然会污染空气,但只要在排放标准范围内,大家就能容忍。
然而,无论是滴漏抛洒还是尾气排放,都应该尽可能地实现危害最小化。随着技术进步,如今的汽车尾气已变得越来越清洁,而“零排放”的电动汽车也日渐普及,这让人们看到了不断向好的希望。相比之下,水产运输车的滴漏抛洒一直没能杜绝。
舟山原本空气清新,经过三年创城,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使得滴漏抛洒带来的刺鼻腥味显得更为突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水产运输车岂能借活鲜运输之名搞特殊?油罐车、危险品运输车都可以做到密封不漏,唯有水产运输车避免不了滴漏抛洒,这显然说不过去。
在设卡检查中,执法人员也发现了“基本不漏”的水产运输车。水产运输车司机邢师傅称,做到滴水不漏其实不难。车子进行过密封性改造,出水产城后主动到城北放水点放一次水,上舟山跨海大桥前再放一次水,运输行程中就基本不会滴漏抛洒。可见,杜绝滴漏抛洒,诸多水产运输车不是做不到,而是图省力。
车辆密封、途中放水,虽然花费不大、耗时不多,但一些车主却抱能省则省的态度。他们挥霍着人们对水产运输的长期宽容,为了节省一点成本,不惜给社会带来公害。这也说明,要终结滴漏抛洒的公地悲剧,唯有执法硬起来,让违规者付出应有的违规成本。
执法人员对滴漏抛洒的水产运输车进行人性化执法实属应当,但执法底线必须寸步不让。“扫帚不到,灰尘土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三年创城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治理离不开法治手段,任何乱象的背后都有执法不力的潜在原因。
滴漏抛洒,该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