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陌
沈家门第四小学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育人作用,通过改变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让体育课程“活起来”。
现在的学生课业压力大,这是一个毋庸回避的问题。时间有限,分数要紧,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只能无奈地用“作业量挤压运动量”。缺少体育锻炼的直接结果是,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近视、过度肥胖成了孩子中的常见病,甚至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了糖尿病这样的“高龄病”。缺少时间锻炼是客观原因,但是多年来国内体育教育的枯燥与单一,也是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沈四小在传统体育课项目上进行创新拓展,提高体育课堂的灵动性,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青少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从身到心都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期。体育本质上既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人、以体育智,是培养全面发展未来人才的必要手段。近日,中办、国办发文,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每天一节的体育课,看重的不仅是频率,更应该是内涵,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收获“少年的快乐”。最近几年,不少地方出了“网红爆款”体育课,例如山区学校的攀岩徒步、北方地区的赏雪玩冰、草原地区的策马奔腾。普陀能否将海洋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中,开发具有海洋气息的校本课程呢?让体育教育更富有地域特色、更加契合青少年的性情爱好,同时也能更加满足成长所需,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从而在享受上课的过程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随着体育明确逐步纳入中考,美育也已进入中考扩大试点阶段,学校和家长对这两门曾经被冷落的课程会越来越重视,但是不论是体育还是美育,它的最终意义在于铺就更加丰厚的人生底色,而不是执着于眼前的分值,所以它应该是动力,但不应该成为压力,好玩好看有用远比多考几分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