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蒲
日前,东港街道南岙村举行第三届“南岙村乡贤理事会优秀学子奖励表彰仪式”活动,今年高考、中考成绩优异的学子受到表彰并获得奖学金,奖学金总金额为27600元。
这份沉甸甸的新学期“红包”,对即将踏入新学校的优秀学子来说,是无上的荣光,更是一种无声的勉励和鞭策。相信学子们必将牢记家乡人民的嘱托,将之化为学习的动力,圆满完成学业。那些面临中高考的学弟学妹们,必将以优秀学子为榜样、为标杆,努力学习,顽强拼搏,争取考取理想的学校。如此往复,日久天长,形成良性循环,必能浓厚一个地方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氛围,从而推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典型的“花小钱办大事”,更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投资”。
以乡贤理事会名义奖励优秀学子,这是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尊重知识、培养人才的生动实践。这种实践更多源自村民的自发行为,带有极强的乡土情怀。利用表彰奖励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植家国情怀,乡贤理事会作出了榜样和贡献。不难想象,若干年后,那些受过恩泽的学子学有所成,有所建树,感恩乡里,反哺家乡会成为常态。
南岙乡贤助学之举,是功德千秋之事,但“出资者寡,受助面窄”仍是不争的事实。奖励农村优秀学子,还可以发动鼓励更多爱心企业、热心村民等社会群体投身助学,一起分担共同见证,形成良性的奖励资助制度和氛围。在助学的对象上,除了优秀学子,也不能忽视了那些职校生、贫困生,甚至落榜生等同样需要关怀的群体,体现助学的公平性。不妨采取“乡贤出一点,地方补一点,爱心村民献一些”的方式,将资助和奖励农村学子作为一项爱心接力行动,尽可能做到“分类奖励、精准扶困”,真正实现“扩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