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1950年5月17日是舟山解放的日子。
舟山解放了,大干老百姓当家做主人。
1951年乡里成立农会,一切权力归农会,穷人翻身了,当家作了主。据傅方达回忆,阿拉大干村归属舵岙乡。乡长是部队派来的叫王朝殷,他领导农民翻身得解放,把伪保长管制起来。
选农会主席时,因没合适人选,先叫一个唱新闻的人顶替。上级开会时,他听不懂北方普通话,回来传达时,把“互助合作”理解为“乌橱关蜡烛”,闹出一大堆笑话。
当年16岁的傅方达自愿参加儿童团,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过路人通行证,尤其对陌生人查得很仔细,决不让坏人混进村里搞破坏。
有一次,乡长来到村里,阿拉一群小顽不认识他,照样要他出示证件。乡长说没带身份证,还故意东张西望,引起阿拉警觉。于是,阿拉把他当坏人押送到村里,结果闹出笑话。乡长不但不生气,还表扬儿童团查得对。孩子们高兴地咧嘴笑了。
据任信宽回忆,1953年部队帮阿拉搞土改,先成立五人工作小组,他也被吸收为工作组成员。
村里搞土改,首先划分阶级成分,因为大干一部分土地集中在寺院手里,所以评不出地主。
有人风趣地说,一个村评不出地主,可能只有大干村了。
接着,将没收的土地分配给贫下中农,从此,贫下中农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笑逐颜开,一切感到新鲜,换了新天地。
分田分地后,收获归自己,令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工作组成员,一天到晚穿梭在群众家里,倾听百姓呼声,为百姓排难解忧,还选任信宽为民兵队长。任信宽白天搞土改工作,晚上带领民兵查夜,保卫村庄平安。
有群众向任信宽反映:“‘篷长’借钱不还,怎办?”所谓“篷长”,就是称盐秤手。大干盐场晒出来的盐都归“篷长”管,所以他的权力很大。
原来这位“篷长”是任信宽的亲属。为了百姓利益,任信宽六亲不认,上门前去责问:“侬借人家钞票有没有?”“有的。”“还不还。”“还,现在就还。”
原来“篷长”脾气差,本想利用手中权力作威作福,想借人家钞票“千年不癞,百年不还”,现在鉴于土改威力,不得不低头认错。
“侬,干革命有决心不?”由于工作积极,任信宽被上级相中,工作组组长贺品再问任信宽。任信宽大声回答:“有!”
于是任信宽走上工作岗位。在党组织教育培养下,任信宽思想进步,工作积极,于1953年9月全县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时,任信宽连父母也没的告诉,周围要好人更是不知道他是党员,只晓得他工作很积极。任信宽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至今任信宽的党龄已有67年,这个信念一直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