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完善基础设施
治污成效显著
7月13日,记者走进桃花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看到各项设备正在有序运作。“污水从管网过来,经过的第一道是在调节池内进行物理处理,接着污水便进入组合池降解水中污染物,然后是到二沉池中进行二次沉降,最后经过中间水池和混凝沉淀就可以进行消毒了。”桃花镇村镇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黄翀向记者介绍道,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和水分离,进入泥浆池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后的水就从这个标准排放口流出排放入河。”
2016年,该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提标建设,经过两年试运行,于2018年通过验收。“混凝沉淀就是我们提标建设的其中一项,有了这一步,排放的水质更好。”黄翀告诉记者,污水排放也从之前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I级B标准提升到了A标准,提标建设中,还新增了出水在线监控设备,可以监测氨氮、总磷等重要数据,“数据与省生态环境厅联网,一旦有数据出现问题,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整改。”
据了解,目前,该生活污水处理站的污水管网已覆盖桃花镇整个集镇区,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2000吨。“实际处理量旺季是1800吨,淡季1600吨。”黄翀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的项目建设和提标改造,桃花镇整体的污水排放标准有所提高,对于河道环境的整治和集镇区餐饮业的污水处理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桃花镇的污水处理站只是我区推进治水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提标达标工程,我区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工业园区内21家企业建成高浓度废水预处理设施,为优美环境建设保驾护航。严防城市河道污染的同时,我区积极做好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削减入海排污口14个、规范化整治提升7个,严防近岸海域污染。
来自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近3年来,普陀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铁腕治水,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劣Ⅴ类水质断面和黑臭水体基本消除,2018年问鼎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建立“一库一策”,整治全区13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58项;污水处理能力新增3000吨/日,新建、修复污水管网41.42公里,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沈家门渔港888艘渔船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二级以上渔港实现污水收集装置全覆盖。
记者手记
让美丽的河湖青春永驻
站在舵岙河边,清澈的河面在微风吹拂下波光粼粼,四周绿植生机盎然,耳边蝉鸣声不断,偶有鸟从水面飞过……夏日里的舵岙河呈现一幅动人的美丽景色。
本次采访,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治水的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在舵岙河,每天24小时都有工作人员撑着小船在河面上清理垃圾;在监控中心,区生态环境分局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紧盯视频监控,及时制止污染水体的行为发生;在污水处理站,新的监控设备为标准排放提供了数据支撑……正是有这些治水人的共同努力,才有如今一个个华丽转身的美丽河湖。
让我们一起努力,继续发力,使美丽的河湖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