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问渠那得清如许

——普陀打好碧水保卫战着力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纪实

编者按:今年是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15周年。15年来,我区深刻践行“两山”理念,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为“两山”理念注入了普陀元素,提供了普陀样本。为充分展现普陀践行“两山”理念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本报今起推出《两山理念在普陀的生动实践》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一篇,敬请关注。

□记 者 王梦倩 通讯员 项燕娜 王雨璐

点点绿色赋予河岸勃勃生机,碧波荡漾使河流成为流动风景……近年来,我区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铁腕治水,祛除“沉疴痼疾”,曾经的黑臭河变身美丽景观河,“一河(湖)一景一品一韵”的景色遍地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水映普陀”生态环境初步展现,让百姓看得见水清岸绿好风光。

美丽河湖

再现“鱼翔浅底”美景

“这里的空气好,河水清澈,环境好。”入夏以来,每当夜幕降临,家住东港宁兴·上院小区的居民童女士总会在晚饭后来到附近的舵岙河散步。亭台桥榭、绿树红花……河畔优美的环境,成了附近居民日常散步的打卡点。

曾几何时,舵岙河是条黑河,河周边村民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河中,时间一长,河道发臭,还造成堵塞。2015年,舵岙河被定位为防洪治理区、水文化景观营造区和生态修复区,力求通过“五水共治”,提升河道品质,打造河道美丽景观,让舵岙河恢复美丽模样。

在河道整治中,区水利、规划、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联手出击,从河道疏浚到河道拓宽、生态浮岛、景观喷泉、曝气充氧,水质指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通过整治和景观打造,地表水达到Ⅳ类水水质标准。

如今的舵岙河,河清了,环境美了,整体环境更加和谐。舵岙河所在区域的红旗村党委书记刘海波深有感慨地说,没有政府铁腕治水的决心,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舵岙河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这样根本性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维护好这条景观河的生态,红旗村里雇了8名河道保洁员,一天24小时轮流清洁全长5公里的舵岙河。

舵岙河的成功治理只是普陀开展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缩影,类似舵岙河成功治理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六横凤舞河河水清澈见底;沈家门大干河从黑臭河治成美丽河;展茅大展河与周边稻田交相辉映……

来自有关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近年来,通过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我区已完成垃圾河治理41条、消灭黑臭河17条,剿灭劣Ⅴ类水体131个,成功创建市级品质河道12条、省级美丽河湖2条。

水源地环境整治

确保饮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关乎民生,关乎老百姓的饮水安全。全区共有13个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我区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让洁净甘纯之水流进千家万户。

东港芦东水库是我区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之前,存在水源地部分居民未采取截污纳管或污水收集外运措施等问题。“我们建立‘一库一策’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一、二级保护区内居民污水截污纳管工程,将汇集井的污水最终接入污水处理终端,不仅减少了污染,还美化了环境。此外,在水库的周边还竖立了60块肥药双控告示牌,并对水库周边进行了物理隔离。

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如何加强监管?2016年,我区对饮用水水源地和小型水库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和大功率远程喊话两套系统,在全市率先实现饮用水源视频监控全覆盖。

在区生态环境分局监控中心,该中心副主任吴维指着大屏幕向记者介绍道,“通过摄像头,我们可以在这里全方位看到水源地附近的情况,一旦发现有游泳、垂钓等污染水源的行为,我们直接进行远程喊话,若喊话后还不停止的,立即调动执法人员到场制止。”今年,分局还在应家湾水库新装3个红外线夜视警戒摄像头,可实时预警水库周界区域内人员入侵事件,并触动自动警报喊话系统。

据了解,我区已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前端视频监控点位34个,智能设备帮助执法大队进行快速、及时处置,大大提升了水源环境管理信息掌握与响应速度。

下转第2版▶

2020-07-15 ——普陀打好碧水保卫战着力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纪实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8094.html 1 3 问渠那得清如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