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29年,东港从沧海变新城

书写莲花洋畔的“海洋传奇”

本报讯(记者 王梦倩)道路宽阔畅达,高楼鳞次栉比,现代住宅区星罗棋布,山海景观尽收眼底……29年前,东港还是一片潮起潮落的荒滩海涂,如今,人们看到的是一座现代滨海宜居新城。

“我有幸作为先期加入这个团队的一员,亲历了东港开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9年,见证了东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望着眼前高楼林立的东港,东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港集团)原党委副书记杜方根的话语中充满感慨。

劈山填海 围海造地

1990年,浙江省政府提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先易后难,滚动发展”的开发思路,作出围垦滩涂,开发东港的决策,明确由省、市、区共同投资组建舟山东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东港滩涂的开发和综合经营,总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围垦面积8平方公里,共分三期完成,相当于沈家门老城区的3倍,并延长沈家门港岸线7公里,扩大港城面积20平方公里。

劈山填海,围海造地。1991年10月24日,东港这片沉睡了千年的滩涂爆响了历史性“第一炮”,这次大爆破也被当时的《浙江日报》称之为“浙江第一炮”,自此东港开发一期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提出围垦开发,主要是为了解决沈家门老城区陆域饱和、城市配套设施不足的发展难题。”杜方根告诉记者,因为老城区发展与现实情况之间的诸多矛盾,将目光转向东港,向东港延伸成了当时的必然选择。

从1995年东港首个安居房项目莲花公寓建成,到更多的开发商被东港吸引,建起一个个小区,东港一期有效解决了“大岛建、小岛迁”和“双转”渔民进城安置问题。随后,医院、学校、公园等配套设施逐渐建成使用,酒店、超市的引进也让东港更具人气。

一期围垦造地工程始于1992年,至2005年底围垦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收尾,围垦开发2.45平方公里。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一期的成功为二期提供了经验,2004年东港二期顺堤工程正式开工,2007年完工,2009年完成垦区回填造地和顺堤竣工验收,二期工程共围垦开发4.2平方公里。

“相比于一期,二期的投入与建设标准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杜方根告诉记者,东港集团通过科学围海造地,最大限度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节约集约综合利用,东港成为了全省唯一“不占一分耕地”、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市综合性居住区,集行政、文化、商业和旅游服务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

2012年之后,东港商务中心入驻,随后,周边建成了新普陀中学、新普陀医院、普陀大剧院、全民健身中心等。东方铭苑、浙能蓝庭、浙能蓝园等一批楼盘陆续开发,东港住宅建设也进入了“花园式住宅”的全新时期。舟山希尔顿酒店、东港游乐园、区青少年宫、湖滨广场休闲特色街、杉杉·普陀天地等大型公建配套和商业项目建成,既吸引了外来游客,又吸引了本地人群休闲消费,东港人气进一步集聚,城市功能逐步提升。

滨海新城向美而兴

夜幕降临,莲花洋公园成了东港居民休闲运动的首选地。整个公园绿地改造保留了原有的海堤防护林功能,设置了无障碍自行车绿道,开辟专门的运动健身广场等休闲运动场所,集休闲绿地、运动广场、园林景观、海堤防护林于一体。如今,这样高品质的公园、绿地和水岸景观带已然成为东港的城市名片。

东港现有大型商场5家,已形成兴普路、海印路、东港二期内湖周边三大商圈,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一站式消费。“我最早住在沈家门,又陆续搬到东港、定海、新城,前几年又住回东港。比较起来,还是东港住着最舒服,出门没多远就能找到吃喝玩乐的场所。”杜方根说。

作为新兴开发的新型城市板块,东港山坡地开发也已提上日程。“日前,市政府下发相关批复,原则同意东港山坡地首块出让土地控规。”杜方根向记者介绍道,东港山坡地紧邻东港城区的低丘缓坡地带,既是东港城市建设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本岛与周边群岛空间的转接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独具魅力的生态基底。规划近期可开发面积约375亩,远期可提升至500亩左右,其中商住用地面积占80%左右,“我们将紧紧围绕‘东港城市建设3.0版’的高品质要求,将东港山坡地打造成以生态居住功能为主导,商业、文化、休闲娱乐齐全,山海相连、宜居宜业、生活气息浓郁的城市滨海未来社区,具有普陀特色的山海湾区旅居空间,建筑与山海环境相互交融的海上花园城。”

2020-05-25 29年,东港从沧海变新城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6318.html 1 3 书写莲花洋畔的“海洋传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