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阳 陈逸麟 通讯员 陈珍静)从区殡葬所副所长到区救助管理站站长,再到区海福社会福利事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入职区民政系统的20年里,他用务实、担当和勤奋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14—2017年度普陀区劳动模范”徐汀。
迎难而上
推行文明集中办丧
2010年4月,我区开始在城区实行文明集中办丧。然而要打破群众多年的办丧习俗,困难重重、阻力重重。
“以前的办丧习俗很难改,要让老百姓接受,就要了解他们最关注什么、最重视什么。”作为区殡葬所副所长,徐汀走街入户,深入群众及个体殡葬行业,对办丧习俗、群众需求进行面对面了解。经过数月努力,区殡葬所推出了“引导式”“菜单式”“套餐式”等形式多样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制订集中办丧服务流程、服务项目、服务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并上墙公布,让办丧群众切实体会到了集中办丧的好处。2010年,徐汀因此获得“全市服务创业创新先锋岗”荣誉称号。
全心全意
大家眼里的“三心站长”
2014年3月,徐汀任区救助管理站站长,他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怀揣着热心、爱心和公心的“三心站长”。“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是最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徐汀说,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必须捧出百般的热心。
2014年6月,徐汀在带队巡逻时发现一名受助者。当时,这名受助者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环境恶劣、不足3平方米的农舍里不肯出来。徐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四五天苦口婆心地劝导,受助者才打开心扉诉说原委。徐汀将他送到医院治疗,每天奔波于医院和救助站之间,和他促膝交流,受助者终于在徐汀的关怀下战胜自己、走出困惑。
徐汀说:“帮助他人,温暖自己。对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的救助,生活保障固然重要,但至关重要的还是要走心。”
“经历离别之苦,方知团圆可贵。”徐汀把寻亲工作视作头等大事,经常和工作人员一起往返于定点医院和寄养点,和服务对象细心沟通,从中捕捉有用信息。对于家乡口音较重,或者聋哑人服务对象,徐汀就邀请救助同行以及聋哑学校的老师进行协助。
“多沟通、多交流,从中总能发现一丝‘蛛丝马迹’,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有可能帮他们找到家人。”徐汀说,每一名对象都要爱心对待,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甄别,每一丝希望都绝不言弃。
在救助站工作的4年来,徐汀带领全站工作人员帮助185名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亲人,圆了回家梦。在他的带领下,区救助管理站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国家三级救助管理机构”,被浙江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
暖心细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18年4月,徐汀任区海福社会福利事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养老是一份需要温度的工作,我们一定发挥自己最大的光和热为休养老人提供最好的服务。”徐汀告诉记者,“这个想法从我到这个岗位的第一天,就被深深印在了心里。”
作为公司负责人,徐汀总有着忙不完的事,除了要抓好公司运营初期的规范化建设,还要兼顾公司基础设施建设监管工作。尽管工作事务繁多,但他的心里却时时装着老人、想着老人,福利中心就是他另一个牵挂的家。
为了拉近和老人之间的距离,徐汀只要一有时间便到老人居室看望。有时碰到老人情绪不佳,他总是耐心地与他们长谈,引导他们吐露心声,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尽所能在生活上、精神上予以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徐院长,这个书我放在哪里比较好?”“小徐,今天午饭稍微有点淡了,我想吃咸口的。”……老人们有大事小情也总喜欢和徐汀交流。
“人在晚年逢盛世,躬于福地享高龄。”徐汀说,这是他对老人们养老生活的期许,愿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也将是他工作上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