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陌
日月
谈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书香四溢的日子里,我们来聊一个有关阅读的话题——网络时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阅读?
有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80%以上的人群将手机阅读作为最重要的阅读方式,尤其是社交媒体的阅读已经成为主流,排位前三的阅读平台分别是微信、微博和知乎。
不可否认,社交媒体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交流分享的无限平台。在社交媒体环境中,这种基于趣缘的信息生产、分享和传播更符合现代人际关系需求。在这样的信息传播链条上,阅读,从一种个人的情绪化体验转变为全民的共享与互动。
但是作为传统人际关系的衍生品,社交媒体的传播天然带有碎片化、通俗化的基因。我们常说,阅读的方式有两种——泛读与精读,这两种方式构建起我们的知识坐标轴。“泛”拓面、“精”纵深,两者缺一不可。
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知识含量低、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零星信息很难保证阅读的质量与深度。如果长期沉迷于社交媒体,我们就会满足于那些无须思考就可获得的阅读快感,从而抵触系统化、有深度的阅读,也会因此渐渐丧失阅读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网络传播往往面临着观点情绪泛滥与事实认知偏差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今天重提精读的意义,目的就是想引导更多的人通过精读重建我们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与判断能力。我们只有跳出碎片化的限制,站在更高的位置来审视自己的阅读和思考,通过阅读经典和深度阅读来追求高质量的阅读,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