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王少儿、虞丹旎重返岗位

救死扶伤再出发

本报讯(记者 励佳 通讯员 邵盛欢)昨天,我区援鄂医护人员王少儿、虞丹旎结束休假,回到自己熟悉的岗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工作。

上午8时许,普陀医院呼吸科依然繁忙,护士们之间正熟练地交接工作,其中就有护师王少儿的身影。“我今天7点半就提前到了,先去巡视了一下今天负责的病床。”王少儿告诉记者,当天她将负责36-45床患者。由于已阔别岗位两个月,住院患者几乎换了一批,大部分患者是初次接触,所以要提前了解基本情况,便于在交接时能更流畅地沟通。

随后王少儿推着自己的输液治疗车,来到配置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置药水、雾化器、棉棒等医疗物品。

不少物品在两个月间发生了“移位”,王少儿得时不时向护士台护士求助,更新自己的“资料库”,于是拖慢了一点配置进度。“要快点适应啊!”她一边自我打气,一边默默地加快了节奏。

“还记得我不?”在45床前,王少儿熟稔地与患者打了个招呼。这位92岁的阿伯是一位“老病号”,援鄂前王少儿就曾护理过。了解情况、插胃管、雾化……王少儿做得行云流水,看不出一点生疏。

44床患者需要输液,王少儿不自觉地联想到了援鄂经历,她告诉记者,那会儿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啥都看不清,打静脉针全凭手感和经验。她开玩笑地说:“看看我在看得清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扎准了?”针入见血,果然一步到位。

王少儿说,穿惯了两个月防护服和隔离衣,现在猛然“轻松上阵”,她有点不习惯,还有点缺乏“安全感”,“不过我会自我调整,加快适应,毕竟这才是我的岗位。”

而在普陀医院ICU,今天重返岗位的护师虞丹旎也已经忙活开了。ICU共有病床18张,今天是基本满额状态,医生、护士在各类仪器间来去匆匆,忙得脚不沾地。“今天我负责6床、7床、8床的患者。”虞丹旎说,“6床是昨天手术的患者,等下就要转去普通病房了。”

转去普通病房前的工作不少,填写并移交重症监护记录单、通知家属等都是护士的工作范畴。于是在完成护理工作后,虞丹旎开始伏案写数据。“在ICU,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与各类仪器、数据打交道。”虞丹旎说,“不过我在这里面对的ICU仪器比在援鄂期间要少些,那里的才叫密密麻麻。”

说话间,6床患者说要喝水,虞丹旎立即起身。旁边的架子上有事先插上了吸管的水杯,虞丹旎倒了温水,递到患者嘴边。“够了吗?不够再喝点,不急。”她耐心地说。

“援鄂只是一种经历,它教会我许多,我也从中汲取许多,这些都会成为我成长的养分。”虞丹旎说。王少儿有类似的感受,她说:“我会将从中所学所思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020-04-16 王少儿、虞丹旎重返岗位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3573.html 1 3 救死扶伤再出发 /enpproperty-->